时间: 2024-06-05 15:14:36 | 作者: bob手机官网登录入口
三氯乙烯,俗称“洗板水”,拥有非常良好的溶解和除蚀能力,电子企业用来清洗电路板,五金企业用来清洁金属件的表面,是一些行业不可或缺的有机溶剂。然而,一件件光亮的金属件,一块块清洁的电路板,曾经洗去打工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如今,宝安区有关部门对农民工的健康格外的重视,打工者也有了很强的职业健康意识。
●企业如不做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省下这点钱,事后有职业病发生,就能让老板“赔死”
上世纪90年代,职业病危害一度成为宝安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宝安成为广东乃至全国职业病的重灾区。
从1993年到2002年10年间,深圳宝安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230多例,死亡15例,尤其有机溶剂职业中毒达到九成之多。全区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工厂4300多家,占工厂总数的38%,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者超过15万人。
劳动者患不患职业病,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以前,深圳不少企业缺乏职业病防治意识,西乡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邹晓春说,一些企业不让卫生监督员进,就是进了厂,也不配合,认为卫生监督工作与企业没太大关系。然而,一次次职业病的警钟,敲醒了企业的职业健康意识。
在西成兴利五金制品厂,进入工作区,有两条黄色的警示线,操作间的门上贴着一张黄色的职业危害警示牌:三氯乙烯可致严重过敏反应,有皮肤病、肝病和皮肤过敏史者严禁从事本作业。在隔离、通风的操作间,一名戴着防毒口罩和橡胶手套的女工正把挂满表链的一个铁笼浸泡到清洗池中。厂长朱玉霞说,几年前有个女工是过敏体质,工作刚20多天就发生中毒,每件加工费才4—5毛钱,而治疗赔付各项费用就花了30万元。
不进行职工的岗前、岗中和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往往要背“黑锅”,又耽误工人病情。深圳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每人每次不超过200元。如果不做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省下这点钱,缺了这一纸证明,就能让老板“赔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企业作为企业,不仅要承担工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还要负担其诊疗、康复费用和丧失劳动能力后的生活保障。
2006年初,一铸造厂委托区疾控中心对新招的60多名员工做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发现了6名疑似尘肺病人,这批工人多为内地铸造厂下岗工人及煤矿工人。该厂的负责人说:“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让我们避免了背黑锅。离岗前的检查,还得请你们来做,如果查出职业病,我们为工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也是企业的责任。”
●确立在卫生局统一领导下,由疾控中心、街道预防保健所、社康中心组成的三级体系
当地人说,宝安区街上如果有10座楼,9座是企业,另外一座是职工宿舍。宝安是深圳的工业大区,全区约有200多万外来打工者,每平方公里平均超过7000人,比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新加坡还高。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吴礼康说,职业病防治最大难题是人手不够,宝安区有上万家企业,一名职业卫生工作人员要监督近千家企业。
今年3月,区政府把职业卫生服务列入“十大民心工程”,核拨3年专项经费2100万元,并增加了职业卫生的人员编制。区卫生局副局长孙玉卫说,该区逐步建立全天候“雷达”,在卫生局统一领导下,确立了以区疾控中心为主导、街道预防保健所为骨干、社康中心为网底的职业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到2006年底,宝安设立了178个社康中心,覆盖所有社区。全区有100多家企业也都设立医务室,开展职业病咨询活动。
对企业,宝安区采取“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监督模式,重点监控职业病易发的用人单位,包括所有超标企业,有毒有害有机溶剂使用企业,宝石加工公司及铅、镉等重金属危害严重企业。
区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的彭巨成说,企业所用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几千种,一项项检查,肯定监督不过来,关键要把关口提前。宝安区通过建立综合执法信息系统,从企业的审批环节就及时跟进,把重点职业病危害防线提前,一改以往监督管理滞后、一些工厂直到出现事故才被发现的被动局面。去年7月以来,385家使用有机溶剂的新办企业受到严密监控。
●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农民工职业健康意识不断的提高,他们要工作,但不想带病还乡
1999年6月,来自河南遂平县的廖文洁,在沙井街道一家橡胶制品厂打工。她感觉到手麻、脚麻、四肢酸软无力、行走不便,和她一起打工的18人,都陆续出现了类似症状。小廖和四川、贵州的5个女孩病情严重,因不能行走,被搀扶着或背着上车离厂回家。一月后,沙井防保所接到举报,立即进行现场调查,橡胶厂使用的“去渍油”,主要成分是正己烷等低碳烷烃,患者符合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区卫生防疫站下达了监督意见,责令企业将小廖等5名因病回家的女工追回,18名患者被送往省职防院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直至完全康复。小廖她们也是事后才明白自己患的是职业病。
而这几年,不少职业病通过劳动者职业培训就已发现。在龙华街道某五金电子厂打工的小刘,一度觉得四肢无力。街道卫生监督员来厂讲了有关职业病知识,小刘对照自己的症状,怀疑是正己烷中毒。今年3月,被诊断为疑似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得到及时治疗。
标有“要职业,不要职业病”的小电筒,能拉出“严禁用正己烷洗手”宣传语的圆珠笔,介绍职业知识的扑克牌……一件件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小物件,成为打工者的抢手货。他们笑着说,这些宣传品能用得上,舍不得扔,慢慢地那些防治职业病知识就钻进了脑子。
来自贵州的张长海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因从事洗净作业,先问厂方提供啥样的防护设施,待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和厂方签订了合同。合同明确写明具体的保护措施及每年两次体检安排。如今,他已是组装部的班长,同时他还负责观察组里同事有无“洗板水”的过敏反应。他说:“我们出来打工挣钱,要的是职业,不是职业病。我们要健健康康地工作,不想带病还乡。”